说到吃不得不提一下内蒙古,内蒙古有手把肉、烤羊腿、烤全羊、钢丝面、奶皮子等美食,如果你喜欢吃肉就不能错过,如果你不喜欢吃肉那这里的肉你可以尝一下,可能你就会爱上肉。
若论古今中外,谁是不折不扣的“吃货”?
估计他敢称第二,也就没人敢称第一了。
不信,你看:
吃羊肉的时候,他写道:秦烹惟羊羹,陇馔有熊腊。
吃酥饼的时候,他写道: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。
吃野菜的时候,他写道:时绕麦田求野荠,强为僧舍煮山羹。
吃鲜笋的时候,他写道: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
吃荔枝的时候,他写道: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做岭南人。
就连喝个酒,他也要吟诵这么一句: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?
没错,这个骨灰级的吃货,就是苏东坡。
他对美食的迷恋程度,光看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就可以知道。如“东坡肘子”、“东坡豆腐”、“东坡玉糁”、“东坡腿”、“东坡芽脍”、“东坡墨鲤”、“东坡饼”、“东坡酥”、“东坡豆花”、“东坡肉”等等,加起来估计可绕西湖一圈。
诗中有食,食中有诗。真应了那句:不会写诗的文学家不是好吃货。
我不是文学家,没有苏东坡出口成诗的才情,但我也是不折不扣的吃货。
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吗?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也!
估计是受影视剧的毒害,在去内蒙古之前,我对那里的美食,仅仅停留在诸如烤全羊啊手抓羊肉啊的层面。
正如那句:没吃过猪肉,还没见过猪跑吗?
可当真正到了内蒙古,眼前摆着一堆美食的时候,却是完全傻眼了,样式之丰富,味道之鲜美,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,深深地为之沦陷。
在内蒙古吃的第一顿,是在呼和浩特一个叫“北国之春”的酒店,名字特别文艺,环境特别高大上,近100平米的大包厢,十分富丽堂皇。
竹篮里的凉菜,鸟笼里的鸡肉,芭蕉叶上的羊肉,造型独特,颜色鲜明,极尽诱惑。
让舟车劳顿饥肠辘辘的我,心理防线土崩瓦解,早把什么卡路里啊脂肪啊抛到了九霄云外,只顾埋头苦干,吃个酣畅淋漓。
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都不尽相同。比如我们客家,辗转迁徙,久居山区,饮食口味上以“咸香”为主,也比较注重于吃。
而内蒙古的饮食比我想象中丰富,每个正餐,光是凉菜的小菜都有好几种,紧接着是各种主打的牛羊肉烹制品,最后是品类繁多的主食。
莜面是内蒙古最经典的主食,有好几种吃法,几乎每一餐都会上来其中几种,或凉拌,或捞杂烩,或干蒸。
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种小吃,一是驼肉馅饼,外薄里厚,鲜嫩多汁,一口咬下去,肉香四溢,简直回味无穷。
还有一种是类似于南瓜饼的甜食,外面裹着一层金黄色的酥皮,里面是红豆和红枣泥,软糯香甜,幸福感爆棚。
从辉腾锡勒草原上下来,迎接我们的是一桌地道的卓资农家菜肴。
厚实的手把羊肉,热气腾腾的羊杂烩,远近驰名的熏鸡,薄如纸张的牛肉,朴实的大锅炖······一道道都是分量十足,诚意更是满满。
以前看电视剧里那些北方汉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,总觉得是那么的豪情万丈,等到自己亲身体验,确实有另一番民俗风味。
内蒙古的烧烤,也带给了我惊喜。尤其是那种带着脆骨的和肥瘦相间的,满满的孜然香气,感觉咬下去,所有的美味都在你嘴里碰撞、爆炸。
那一刻,我简直怀疑以前在其他地方吃的烤羊肉串都是假的。真是:此肉只应天上有,人间哪得几回吃!
法国传奇美食家布里亚·撒瓦兰曾在《厨房里的哲学》中说到:美食主义是一种判断行为。上帝让人必须吃饭才能生存,但同样的,它用吃带来的快乐作为给人类的奖赏。
告诉我你喜欢吃什么,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···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