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的秋天来的不早不晚,但是却特别短,在武汉生活过的朋友们都知道,在武汉,初秋基本上是两三天的事情,接下来一个多星期就转入深秋,还时不时的入冬一下,像长袖衬衣根本没机会穿,有些怕冷的老人小孩已经早早的穿上了袄子,为了抓住武汉秋天的小尾巴,我们应该去哪里玩耍感受呢?
初秋的惊喜,盛夏的逃离
今秋雨意缠绵,闲时与闺密一起喝咖啡,听她说起家中“母上大人”想吃正宗的热干面,于是她带着老妈连夜奔赴武汉。
吃过蔡林记的热干面,老妈却评价:还不如自家楼下小店做得好吃。
闺密感叹:老妈受改良版热干面的毒害太深。
之前还听说某人的父亲突然想吃鸭脖,于是下班坐高铁奔赴武汉打包一份周黑鸭带回了家……
也许在吃货的眼中,武汉就是一条离家稍远一点的小吃街吧。
1.百年银杏大道,是东湖北岸风景最美、归家礼仪感最强的景观带之一。每到金秋之际,湖色银杏相映成辉,风景之美丝毫不逊于千年古镇随州银杏谷。
2.严西湖湿地公园,一处尚未被世人所知的美景,湖面上散生着芦苇、香蒲、荷叶,沿湖有茶场、桃园、橘园。适合举家来玩。
3.秋日的五里界薰衣草,也正带着一抹紫色的仙气。
4.龙王尖,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珍珠岭,一处还未开发,却风景绝美的登高圣地,秋季登高,沉醉在那满眼的秋日金黄。
5.江滩的芦苇,总是要去看一眼才算是看到了秋天
我脑海中关于武汉的记忆,都是一些零星的、琐碎的片段。
第一次去,是两年前,清秋,微凉的天气。
那天,从户部巷出来,回味着桂花米酒的甜。
在武昌的街头悠闲地走一走,走到胭脂路的尽头,突然就闯入了一片文艺的栖息地——昙华林。
石板路,手绘墙,花木掩映着清新的店铺和姑娘……
就这样,和美好不期而遇,一路惊喜。
去年,表弟到武汉上大学,我曾答应他,如果再到武汉就去他学校看他。
那晚从中山路吃完逛完回来,洗了澡,换了睡衣,瘫在床上刷朋友圈。
表弟发来信息:“姐,你来武汉了吗?”我说,我在厦门,他没有感到失望,接着问我去厦大了没。
我说去过了,并给他看我在芙蓉隧道的花式自拍。
闲聊了一会儿,他说起白天去省博物院看了编钟表演,感觉特别好,还特意录了视频发给我看,再三和我说:“你如果来武汉,一定要去现场看,你肯定会喜欢的……”。
我看着视频里身着曲裾的青年男女,演奏着华夏古乐,心中思忖这小伙儿几时转了性情?
表弟又发来一张他穿汉服的照片,说最近迷上了传统文化,还在学吹笛。
然后,录了他吹的曲子给我听。
“姐,回头我们一起穿着汉服来一场‘琴笛合奏’吧。”我嘴上答应着,内心却惭愧不已,我的古琴技艺还停留在入门曲目《秋风词》,而表弟已经可以吹奏整首的《梅花三弄》,我不禁在大脑中重新修改关于他的定义。
从前的表弟,理科男一枚,对世俗的一切漠不关心,觉得风花雪月太过矫情,认为聪明的大脑才最性感。
如今,我看着他的照片,换了发型,人也清秀了许多,身穿汉服,手持竹笛的他,竟有些儒雅的风韵了。
我连连感叹:短短数月间,理科男摇身一变,成了文艺青年!
从此,武汉这座城市,在我心中成了一个神奇的地方。
今夏,第二次去武汉,赶上桑拿天,在路边站着不动也能大汗淋漓。
一路蹭空调,吃冰淇淋对抗高温。对夏天的武汉只有一个字的评价:热!
早上去古德寺,微热;逛武大时临近中午,酷热;
午饭在光谷吃了一份乌冬面,汗流浃背,连连后悔;
午后,连花木繁盛的昙华林也变得人迹罕至,阳光穿过枝叶,洒下斑斑光点,街边小店半掩着房门,各自慵懒着,寂寞着。
表弟暑假不在学校,所以没能一见。
原本要去省博看编钟表演的念头,也被大太阳给吓了回去,只期待着快点逃离。
关于武汉的遗憾还不止这些,武大的樱花我也未曾看过,当然,一座城市的风情也远不止如此,只好等某年某月某日,能有一个契机,一些人,同那些零零碎碎的回忆一起,串联成一段完整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