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稼楼是上海的一个古镇,说到上海肯定很多朋友都觉得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繁华大都市,包括以前别的地方都很穷的时候上海就已经是非常有钱的都市了,但是上海不仅有好看的都市,也的确还有好看的风景,好玩的古镇,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召稼楼古镇吧。
中午休息时间和好友一起,开车去往一直心里想去的地方,浦东又一水乡古镇――召稼楼,第一次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,零距离接触浦东原生态的水乡古镇,心里有份期待。
车行二十分钟就到达古镇,找到停车场,按指路牌,我们穿过召稼楼的牌坊,走进感恩门,踏上感恩桥,走下这千年拱形石桥,漫步在老街小巷中,天公作美,不到半小时天空就飘起了绵绵细雨,好似老天特意安排我享受一次雨中情,让我穿越下时光,走在雨巷中的我好想撑一把油脂伞,穿一双旧木屐,听雨落黛瓦“嘀嗒嘀嗒”的声音,醉人心肠,看雨丝精雕细琢的把青石铺旧的小路慢慢浸透,如同一位画家挥豪泼墨,如梦如幻。
召稼楼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,地形形似一位老者握紧的拳头,又像是他摊开的手掌。
这种收得拢、散得开、弯过来、绕过去的感觉,寓意着人气、财气、福气和文气,住在上海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。
八百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荒地。元代初期,逐渐有农民在此居住耕种。到了明代万历年间,朝廷出惠民政策“垦荒之地,可免三年朝粮”。当时一个退隐的官员谈氏在这建了一座钟楼,鸣钟激励农人勤耕细作,召稼楼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。
曾有古诗“十里晓烟破,数声召稼钟”,说的就是召稼楼鸣钟的真实情形。所以,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,召稼楼文化也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。
江南的古镇都是那么别具一格,小桥、流水、人家,和我居住的新场古镇水乡一样,处处美得像一幅画。
临河而建的亭台楼阁、河埠、粗糙不平的青石石板路、骑马墙、荷花墙、青瓦飞檐、小桥人家、映在绿树丛中,古色古香的韵味,给人以古朴宁静的美感。
姚家浜,是古镇内主要的河道,形状成十字形,纵横全镇。不时能看到小船从河面欸乃而过,摇曳着穿梭在水乡河面。
在召稼楼老街,有10多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横跨在姚家浜上。复兴桥、资训桥、报恩桥、瑞徵桥、宁俭桥......每座桥都有一个故事。
其中报恩桥是召稼楼最高的一座桥。“报恩桥上走一趟,知恩图报忘不了”。所以,人生在世,要懂得知恩报恩,站在桥上的我,能俯瞰到召稼楼最美的风景。
“召稼楼第一湾”,是召稼楼老街中心最大、最美、最经典的风水之湾。在湾道岸边,矗立着一块巨石,传闻这块巨石阻挡了煞气,镇住了浊气。
弯道的另外一边,则矗立着一块牌坊——瑞晖坊。在召稼楼十六座牌坊之中,它可是唯一一座正面向南的牌坊。
要说召稼楼最具人情味的地方,那就是古镇中最长的走廊——阅波廊。我舒心地欣赏这沿河的风景,前后不过百米,和好友一起漫步廊中,慢慢细品这从古到今的人文情怀。
召稼楼的常住居民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,而住在上海市区的居民,大部分都是开埠时,从江浙一带迁移过来的居民,而真正的上海人是浦东人,他们操着一口地道流利的浦东话,我也学着浦东人的融味,讲那些半生不熟的浦东话,询问店铺中阿婆手工制作的年糕价格。
如果赶得巧,还能在“典礼台”下,看一场吴语的沪剧,惬意得很,至于戏剧,我除了喜爱家乡黄梅戏之外,对沪剧和越剧,也是偏爱,年少的我就会唱《燕燕做媒》,冥冥之中与上海结下了不懈之缘,
所谓的好时光,就是用来相遇的,大地,花草,小桥,流水,长亭,庭园。阳光暖着,清尘飘着,屏息,仿佛能抓住每一朵晶莹,那是潺潺流动与心里的美。
我在,你在,千年古镇,不期而遇。
召稼楼名人辈出,是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之地,到现在还保持着浓浓的文人气息。
走在小巷中,临街的美食,从店铺中飘来阵阵香气,经不住香味的诱惑,我和好友走进店铺,点了几个召稼楼特色小吃,下沙烧卖、草头饼、油墩子、鲜肉糯米粽子、豆沙汤圆,还有当地特色的传统菜肴,顺便打包几份带回家与家人品尝。
兴东街是召稼楼美食一条街,临河沿街的门面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给召稼楼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息。
召稼楼拆蹄,当地居民主妇几乎每人都会做这道菜,色泽红亮,甜而不腻,肉质细嫩,酥烂浓香。味道最正宗的是“苏记咸蹄”,来这游玩的人,都会买点手撕走油肉和红烧蹄膀带回家。
召稼楼羊肉,它的特点是,鲜美爽口,不膻不腻,味道一点不输我们熟悉的周浦热气羊肉。
召稼楼大曲现在已经失传了,但是古镇里面卖召稼楼黄酒店铺有好几家,我也买了几瓶,品尝过,酒香浓郁,都是自己酿制,味道很纯正。
召稼楼拆蹄、召稼楼羊肉、召稼楼大曲,在当地称为召稼楼三宝。
杨柳依依,微风习习,走走停停,吃小吃,购买食品、拍照,聊天,一个休闲的午后就这么悠哉地过去了。
在这快节奏的现实生活,选一时间放下心情,放慢脚步,品品慢时光,收获的是一份宁静的美!
召稼楼,是上海离我家最近的旅游景点,没事的时候常去逛逛,古朴的建筑,清澈见底的河道,别致的小桥,鳞次栉比的摊铺,窄窄的街道,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,川流不息的逛街人群,每每看到这些场景,都让我流连忘返,垂涎三尺。这是我喜欢的江南古镇。